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7月10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刊协讲堂迎来第四十期。《历史研究》杂志负责人分享如何办好一流史学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主持讲堂活动。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历史研究》《历史评论》《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副主编焦兵受邀在线分享了《历史研究》近年来的八个办刊思路与举措。一是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繁荣发展。二是回应时代之问,聚焦重大理论与历史问题,刊发了一批具有历史纵深感、思想穿透力、理论创新性的精品力作。三是心系“国之大者”,通过探讨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史学课题,发挥历史学经世致用功能。四是整合史学研究力量,推动历史学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五是坚持“开门办刊”,持续打造“历史学前沿论坛”和“青年史学家论坛”两大品牌论坛,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六是培养新人,不分级别、职称、年龄,但论学术高低,造就学术新锐。七是坚持高标准学术规范,建立制度化发稿流程,坚持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引领良好学风建设。八是建设高水平编辑队伍,夯实编辑力量。
   吴尚之表示,历史研究杂志社在办好一流史学期刊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有四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坚守立刊之本,回应时代之问,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历史问题。二是发挥史学功能,推动学科融合,在历史与时代的结合点上推进史学创新,刊发一系列历史学与考古学、人类学对话的论文,引导史学界关注现实、服务现实。三是坚持开门办刊,造就学术新锐,倾心打造了两大品牌学术论坛,在稿件刊发方面,不论资历,只讲学术高低,鼓励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四是引领学风建设,夯实编辑力量,努力建设高水平编辑队伍。

阅读原文

上一篇:刊协讲堂第三十九期开讲《女友》杂志创新促融合

下一篇:刊协讲堂第四十一期开讲 《农村百事通》分享怎样服务“三农”


 

 

 

中国期刊协会于2025年9月28日搬迁至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邮编100037 ,展览路街道) 中国期刊协会于2025年9月28日搬迁至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邮编100037 ,展览路街道) :root { --marquee-speed: 20s; --marquee-gap: 4rem; --marquee-height: 3rem; } .content{overflow:initial !important;} .outer{position:absolute;top:-80px; left:50%;transform: translateX(-50%);width: 1000px; } .marquee { height: var(--marquee-height);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mask: linear-gradient(90deg, transparent 0, #000 10%, #000 90%, transparent 100%); /* 可删 */ background:#ff000029; height: 30px; } .marquee__track { display: inline-flex; white-space: nowrap; gap: var(--marquee-gap); will-change: transform; animation: marquee var(--marquee-speed) linear infinite; } .marquee__content { display: inline-block; padding-inline: 0; font-size:14px; color:#c6302e; font-weight:bold; } .marquee:hover .marquee__track { animation-play-state: paused; } @media (prefers-reduced-motion: re...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