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国际化办刊是近年来学术科技期刊积极探索的路径。如何提升学术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社长韩万林日前受邀在第五十四期刊协讲堂上,分享了《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如何提升办刊能力及办好国际化期刊的办刊经验。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主持讲堂活动。
   韩万林介绍,《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有两本期刊,分别是《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和《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其中,《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杂志创办于2016年6月,经过8年的发展时间,先后被SCIE、EI、SCOPUS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在2024年6月公布的SCIE期刊影响因子中,该刊的影响因子为8.7,5年影响因子为7.9。2023年11月,该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韩万林从建设国际化编委团队、发掘国际化优质稿源以及加大国际化传播力度三个方面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做法。
   在建设国际化编委团队上,《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编辑部壮大国际编委团队,重点倾向“保护”与“控制”学科领域的资深院士和专家。组建了由88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构成的编委会,其中国际编委38位,占比43.2%,基本覆盖全球电力发展前沿地区。
   在发掘国际化优质稿源方面,他们积极策划有深度的国际化选题,编委依据自身的能力素养和科研嗅觉,提出选题,并召开编委会征求意见,大部分同意后,论证立项;也会以编辑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方式,拟定选题,并经编委会同意,论证立项。
   韩万林还提到了期刊在加大国际化传播上的思考,“如果没有国际读者群和各大数据库的收录,优质稿源也将在短时间内枯竭,从而影响到期刊的发展。”据其介绍,《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在创刊初期就采用了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让论文更易被访问和阅读;还选择了最合适的出版平台和投审稿系统进行传播,如与斯普林格、IEEE等出版平台合作,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吴尚之作总结时表示,《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英文)的办刊之路有三个方面值得业界借鉴。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编委团队,精心设计核心编委架构,拓展国际编委的“深度”与“广度”,创新编委会运作机制,提升编委办刊参与度;二是充分发掘国际化优质稿源,突出学科特色,加强选题策划,推动刊会结合,广辟稿源蹊径,培育作者群;三是加大国际化传播力度,采用开放获取模式,选择最合适的出版平台和投审稿系统,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搭建开放的学术平台。

阅读原文

 

上一篇:第五十三期刊协讲堂开讲 《中国工人》发行量如何翻十倍

下一篇:刊协讲堂分享文学期刊办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