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团队完成的全球首例成功双肺移植治疗COVID-19晚期肺纤维化的文章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 在线发表了。
http://cas.medline.org.cn/login?service=http%3A%2F%2Frs.yiigle.com%3A80%2Fm%2Fyufabiao%2F1186217.htm&gateway=true&loginUrl=%2F
能够将全球首例的文章发表在祖国的杂志上,我们团队感到无比的自豪。
感谢CMJ杂志编辑季媛媛女士的邀请及帮助,感谢文章的三位评审,包括美国克里夫兰、意大利米兰、香港三位肺移植专家提的建议,他们的修改意见也使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进一步回答了欧美医生的疑惑,使文章更容易被同道理解接受。
对我个人来说此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感触良多,前年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了建议,希望我囯大力发展自己的杂志,鼓励有更多囯内科研人员写的论文能发在祖国的杂志上,提升我国杂志的学术影响力。积极推动祖国杂志的发展不能是一句空话,这次我很高兴自己能亲身参与其中,自己践行了这建议。
2000年当我开始学习肺移植,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世界首例肺移植,1963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年,美国 Hardy 医生报告了世界首例人类单肺移植,受者为一位58岁的左侧中央型肺癌男性,术后患者生存了18天。当年1963年12月文章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我2002年9月完成第一例肺移植,如今自己做的肺移植总量超千例,其中也做过多种术式、病种的世界首例肺移植,今天我很高兴自己的世界首例双肺移植治疗COVID-19肺纤维化能够在CMJ发表。
JAMA自1883年7月14日在美国芝加哥市创刊,迄今已有107年连续出版的历史,它目前是国际知名的医学杂志之一。
我国的CMJ自1887年创刊以来,可以说记载了半部中国近代医学史,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医学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历史上刊发了中国医学最新进展及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迄今,CMJ刊发的文章亦对中国医学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
汤飞凡首次发现沙眼衣原体研究
陈中伟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研究
如果我们多支持国内期刊,大量的中国优秀研究成果不外流,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一定会提高。CMJ将来也会和JAMA一样进入国际一流杂志。
最后我要感谢CMJ对我囯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支持。
阅读原文
(来源:心肺移植 2020.3.26 陈静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