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期刊数字化发展论坛成功在郑州举办。本次会议吸引260余位学界、业界代表参与,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探讨技术创新驱动期刊出版转型升级新路径。
01 开幕致辞:聚力启新程
开幕式由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杨小平主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倪轶,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伟致辞。
李军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深入融入出版业,我们应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期刊业必须跳出纸刊为本的旧观念,以数字化为着力点,构建三位一体的传播平台。他强调,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培育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出版,重塑期刊出版生态,同时筑牢队伍建设基础,支撑期刊数字化转型,抢抓机遇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平台,并超前研究AI对出版管理带来的风险挑战。
倪轶表示,期刊出版正由内容聚合模式向知识服务模式演进,单向的知识传播向智能交互转变。我们应深化期刊数字化转型,强化技术应用价值引领,规范行业发展标准。以创新引领转型,以融合激发活力,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张宏伟谈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人工智能+行动从探索期正式迈入了规模化、商业化、生态化发展的新阶段。加快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期刊业发展,是关乎期刊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答题。知网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持续攻坚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的生态,数智赋能期刊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出版平台,构建自主评价体系,提升国家话语权做出贡献。
02 主旨演讲:智见未来声
主旨演讲环节由同方知网数科数据要素与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谢磊主持。
中国期刊协会数字分会主任委员钱鹏宇在《期刊深度融合发展案例研究与解析》中,分享了在中国期刊协会开展的期刊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的经验与思考。他指出,只有持续的融合创新才是生存之道,并展开分析了期刊融合创新的方法、做法与学习法。
同方知网数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宏在《数智技术赋能期刊融合出版》中表示,对融合出版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阅读和创作融合,编辑与技术融合,传播与评价融合。在数智时代,内容、技术与传播的金三角最后应该达到完全的融合状态,期刊会焕发出全新的服务状态。
03 专题报告:探索最前沿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总编辑钱九红做《工程技术期刊集群数字化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钱九红从有科出版的发展历史、集群建设、战略目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有科出版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高质量发展经验,并提出期刊出版应对标国际,在世界大舞台上彰显中国声音、中国智慧。
斯普林格·自然全球期刊中国区总监王重芳报告题为《Open Science Policies and Publishing Practices at Springer Nature》(Springer Nature的开放科学政策与出版实践)。王重芳总结了开放科学的六项具体举措,并表示,开放共享是需要出版机构、科学群体、政策制定者共同实现宏伟的目标。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郭晶做《科普期刊的“人机共智”进化三级跳——〈知识就是力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科普期刊纸媒进化到智媒的三级跳过程,透过杂志的变革探索人机写作的未来,并期待学术期刊携手,共同推动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的社会化传播。
《中国工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瑾在《数智引领、重塑价值——〈中国工人〉多元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中,以“数智引领、重塑价值”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工人》数字化发展的三阶段:传播、产品和平台,并展望聚合以往积累的数字化内容、产品、平台,迭代形成服务亿万劳动者的数字化生态。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科学与社会》杂志副主编黄小茹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术伦理建设》中表示,AI给学术出版带来的深刻的伦理范式危机,包括主体性消解、原创性崩塌和真实性悖论三个维度,并引发责任归属、知识产权和认识论信任等根本性挑战。为应对这一危机,报告提出以“负责任的创新”为核心理念,依托国家顶层设计,建构政策、平台、标准和流程的实践路径,实现国家战略与行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系统筑牢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出版伦理基础。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做《技术增强传播范式,筑牢理论宣传阵地》报告。张倵瑃指出,作为党的理论宣传主阵地的党刊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要主动的识变、应变、驭变,既用“走新”的姿态融入数字化浪潮,又以“走心”的坚守筑牢党的创新理论融合传播阵地,创制出更具深度、饱含温度、更有特色的理论宣传精品。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编审张铁明在《〈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指南〉行业标准编制的进展与思考》中简单介绍《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指南》行业标准的立项背景和起草组组成单位及人员,就《指南》的工作组稿进展和内容进行汇报。他提出,中国的开放获取借需要鉴国际期刊开放获取的实践,但不能完全依照国际的标准,要融入国情当中,并梳理标准制定存在的难点和困难,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安排,征求专家的意见与建议。
04 圆桌访谈:共话新生态
圆桌访谈以“AI与期刊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陈丹主持,访谈嘉宾包括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中国顾问颜帅,同方知网数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宏,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立卫,郑州大学学报主编郑素侠。
嘉宾围绕“AI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AI与学术评议”,“AI与期刊传播”等议题展开交流,深入讨论,为构建更高效、智慧、开放的学术生态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