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协会为什么要编撰《中国期刊史》?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和他的中国助手梁发,在华人聚居的英属殖民地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华人为读者对象的中文期刊。
到2015年是中文期刊诞生200年,为此编撰出版《中国期刊史》作为纪念。
还有一个考虑是,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期刊业形成强烈冲击。
在这个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交替的节点上,通过编撰《中国期刊史》来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中国期刊史》出版座谈会上
代表作者方致辞
现在完成的这部期刊史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四卷,第五卷是纪事卷。
第一卷(1815—1911),是晚清中文期刊诞生和初始发展的历史;
第二卷(1911—1949),是民国时期期刊发展和分化的历史;
第三卷(1949—1978),是新中国期刊的新生和遭受挫折的历史;
第四卷(1978—2015),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期刊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五卷是纪事卷,这一卷是在编撰过程中补充进来的,用于弥补前四卷中的疏漏。
本书的特点归纳:
“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期刊200年的发展历程;
“居高临下”观察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轨迹;
史、论并茂;
点与面结合;
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
来源 | 在《中国期刊史》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