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报名通道:http://www.necis.me/

   4月1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中国期刊协会、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首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在北京颁奖,同时,第二届大赛正式启动。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张瑞喜荣获首届大赛年度大奖,并获得20万元现金奖励;南京大学出版社、环球人物杂志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及三晋报刊传媒集团的五名编辑(团队)荣获2万元赛季创新大奖;吉林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十名编辑(团队)荣获2000元优秀案例奖;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等30个出版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首届编创大赛以“做一本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纸书”为主题。自2017年3月1日开赛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0多家出版单位,1873名编辑的2105份“现代纸书”作品,充分展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编辑们的卓越智慧与创新活力。

中国出版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中国编辑学会

三大行业协会携手加入

全国顶尖互联网运营团队倾情加盟

300+互联网营销大咖

1V1 帮助编辑

做服务于作者影响力

做读者深层次需求

优质现代纸书

 

第二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同期正式启动

 

   第二届大赛以“做服务于作者影响力和读者深层次阅读需求的书/报/刊”为主题,考察编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能力、策划能力及落地能力。大赛主办方将开创性地引入全国知名互联网运营团队,辅导编辑做纸质书刊的线上内容资源与服务,帮助编辑将创意想法落地,面向知识服务市场,实现盈利。

   大赛创新性地设置了月度、季度及年度奖项,月度奖的评选周期为一个月,每月将诞生5名获奖编辑;季度奖的评选周期为三个月,每季度将诞生5名获奖编辑;年度奖分为创新年度奖及年度金牌编辑奖,其中创新年度奖3名;年度大奖1名。同时特别为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出版单位设置了20个最佳组织奖。

   同时,大赛还特别设立了创新先锋奖,凡编辑完成大赛设置的红榜任务(具体参见大赛官网www.necis.me),都可获得2400元的奖金鼓励。

   新一届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武汉·国家出版融合数据共享研发基地共同主办,倾力为参赛编辑提供技术支持、做书方案辅导。大赛同期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出版融合编辑创新研修班。

   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中国出版协会秘书长刘建国、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刘超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主任、数传集团董事长刘永坚等领导参加此次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 朱伟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是总局首批20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它创造性地将技术与传统出版结合,并有强大的落地实践能力,由此带动了全国几百家出版社,上万名编辑积极投身于出版融合进程中,这是总局高度肯定、关注与支持的。

   (武汉)重点实验室在技术、应用、平台上的创新值得出版行业同仁们充分关注与学习。RAYS系统不仅在出版行业声名鹊起,也已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众多风投机构对它未来的巨大潜力非常看好,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应证了我们传统出版内容的价值所在。

   此次大赛为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搭建了学习、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平台,充分挖掘了传统出版的内容产品价值、编辑的内容生产价值。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关注到内容生产领域,知识付费已经走入风口。相信随着出版融合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优秀的编辑人才一定会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未来,出版业要进一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度重视版权资产管理,将版权出版与高新技术结合;高度重视数据资产,做好数据资产的交易、推广和扭转。

 

中国出版协会秘书长 刘建国

 

   在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传播格局下,融合传播技术手段是个重要方向。出版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开展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行业,更要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尤其要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化海量传播的态势,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开发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介质、多业态出版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播手段创新,让优秀的出版物可以通过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得更广更远。

   出版业融合发展,更离不开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我提升。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脱离时代需求。我们要从全方位入手,培养新思维、打造新技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拥抱发展大势,以个人的进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全面做大做强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市场。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石峰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 刘超美

 

   不久前在江城武汉举行的“2018年出版融合发展创新研讨会”上,关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哪里”这个问题,当时来自出版业的200多位代表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编辑人才本身的创新和提升是出版融合发展的首要因素。我想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这也一定是不约而同的回答。

   在面对新用户群体、多层次需求、全方位挑战时期,编辑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编辑队伍应运而生,编辑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做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既要具有创新意识,也需开展创新实践。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就是一个让广大编辑在出版实践中进行自我积累的良好平台,鼓励编辑在体制内创业创新,借助“互联网+”的时代东风,为大众创造出更丰富的知识内容交互体验,充分考察了编辑对于出版融合技术的应用能力,极大激发了新闻出版行业的创新潜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永坚

 

   这是一场面向全国在职编辑的专业大赛,更是广大编辑参与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拐点价值、领略行业前沿动态、与专家交流学习的绝佳机遇。大赛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比赛形式,激发了广大编辑的创新潜能,有效促进了新闻出版行业健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布局改革开放新蓝图、新举措的非凡之年,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对于我们出版业来说,同样是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我们大赛全新升级,联合行业三大协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打造第二季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持续助力融合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 施其明

 

   此次大赛是编辑迈出的一小步,是出版融合进程中的一小步,正是这一小步让我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巨大希望。2016年,全国仅有31家出版社接触到现代纸书;而到了2017年底,全国已有170多家出版社、4万个品种的图书、14443个编辑参与了现代纸书的制作和运营。如今,越来越多的编辑不仅仅会做基于纸书的线上资源和服务,更能在庞大的资源中找到贴合读者需求的服务。“纸书+直播+课表约课”、“纸书+读者圈+社群”这样的创意模式层出不穷。

   我们根据编辑所做出的一万零五十多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后台沉淀的读者数据进行了提纯,形成了“现代纸书”标准体系,并定期在北京融媒汇书吧开设线下沙龙,帮助编辑更直观、更精准的做出更多现代好书。希望,第二季能有更多的编辑加入到我们的创新行列,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价值。

 

年度创新大奖获得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 张瑞喜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30多年的老编辑,我非常理解,很多图书出版人仍然沉浸在“纸书之美”之中的心情。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多数编辑来说,可能更需要看到的是,那些被缅怀的“美”,多半代表着即将消失的行业。

   现代纸书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入口,就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那扇门一样。通过扫码,读者可以从纸书进入到互联网的学习空间,让孤立的书,变成了互联网上可以无限延伸和想象的节点。如今,我们可以在一本纸书上放视频、放音频、放图片、放文章、放题库、或者对话、交流、问答……基本上,你想到的它都能实现。最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后台读者数据分析价值将会有无限的潜力。通过内容、技术、数据的整合,为传统纸书的线上资源提供强大的变现能力。

   如今,我已将大赛奖金提前预支到我的下一本书,并且还将参加第二届大赛,在编辑创新的路上继续前行。

 

 

 

现场照片

 

时代抛弃你 从不说再见

唯有拥抱新技术、新思维

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二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等!你!来!约!

 

官网报名通道:http://www.necis.me/

上一篇:【晚晴】共话新形势下老年期刊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中国期刊协会老年期刊分会第30届年会举行

下一篇:吴尚之会长考察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