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为期6天的 “期刊编校质量管理与语言文字规范培训班 (社科类) ”于2018年7月22至27日在长春市举办。本期培训班邀请了期刊出版相关领域的领导、行业专家以及有影响力的一线管理者授课,来自全国各期刊出版单位的211位学员参加了学习。

   开班仪式上,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昌祥作开班动员讲话,并对学员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尽量多学一点,学实一点,学深一点;二是深入研讨、教学相长,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加强与授课老师之间的切磋互动;三是自觉服从培训班的管理,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一堂课,中宣部出版局原巡视员、副局长刘建生就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如何准确把握并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做了阐述和讲解,使学员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期刊出版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安排丰富,授课老师的讲课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劳动午报社原执行总编辑张光跟大家分享了“以时代标准提升版面编排与策划水平”,并对我国目前报刊版面在编排形式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巡视员张泽青就“期刊稿件审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从常识性、政治性和宗教性三个方面,通过大量实例跟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执法监管处副调研员康昕围绕 “期刊的版权及版权保护”,从版权的概念、期刊存在的版权问题、如何保护期刊的版权三个层面向学员进行了深入讲解;《咬文嚼字》杂志社主编黄安靖授课主题是“语文运用与意识形态问题”和“编校质量工作中的语言文字差错防范”,通过大量实例,把目前我们常见的意识形态问题分别做了详细解析,并指导如何在差错面前分析差错根源,追根溯源,有效控制差错率;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汪新红以“移动应用时代期刊发展探索”为主题,以期刊出版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全面细致地讲解期刊出版进入到移动应用时代的探索与思路,并以期刊“域出版”为例,详细介绍了超星域出版平台;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承伟与大家分享了 “转型发展期对出版业基本要素的再认识”,从出版业的基本形态演变规律、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价值、基本盈利模式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释,明确数据库出版是传统纸媒与数字化的结合点,也是期刊出版单位获取全部版权和部分版权的难得机遇;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围绕“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及案例分析”和“期刊编排规范化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施其明与大家探讨了“现代期刊论文的创新模式”,同样提到了传统期刊媒体发展的瓶颈期,通过找到产品与市场的细分优势,以全媒体思维,做一本“现代期刊”已成为现实。大数据对期刊转型的价值所在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能够逐渐向期刊的轻量化转型,并以OSID开放科学为例,对进行期刊论文增值服务的创新、成功帮助多家期刊单位寻找到发展的出路做了详细地讲解;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室研究员蔡蓉华讲授的课题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分析”,并介绍了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几十个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评价方法。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向本次培训班提交了学习总结。通过考核考勤合格的学员将取得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颁发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上一篇:第八届两岸期刊研讨会暨期刊展顺利举办

下一篇:点亮革命老区的阅读之光——访“勉学书屋”活动办公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