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3月5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受中国期刊协会之邀,走进第四十七期刊协讲堂,在线分享了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的办刊实践。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主持讲堂活动。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建设高水平期刊集群,目前已形成了由SCI、E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以及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构成的中英文学术期刊集群。
   彭熙介绍了他们多年来从多个方面聚力组织优质稿件的实践经验,即充分发挥编委、审稿专家、栏目主持人的作用;利用校内资源,深入本校相关二级学院、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发掘外部潜在资源,利用学术平台资源,承办各类学术活动与会议等,与高被引作者及知名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并约稿;通过开展评优活动、二次稿酬等办法,不断探索健全管理机制,壮大高水平作者队伍,提升办刊质量。
   在深化融合创新上,彭熙介绍说,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适应科技发展和媒体转型的新要求,不断加强期刊传播能力建设,拓展在线投稿功能,坚持开放获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和其他学术平台作用,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垂直化社群,实现立体化传播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积极推动期刊转型发展。
   吴尚之表示,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的办刊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强化四项举措上,一是组织优质稿源,提升办刊质量;二是加强合作交流,优化发展路径;三是深化融合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四是促进协同发展,做好知识服务。

阅读原文

上一篇:刊协讲堂第四十六期《文史哲》分享办刊经验 老牌学术期刊怎样保特色促发展

下一篇:刊协讲堂第四十八期开讲 老牌期刊《青年文摘》分享办刊常青之道


 

 

 

中国期刊协会于2025年9月28日搬迁至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邮编100037 ,展览路街道) 中国期刊协会于2025年9月28日搬迁至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邮编100037 ,展览路街道) :root { --marquee-speed: 20s; --marquee-gap: 4rem; --marquee-height: 3rem; } .content{overflow:initial !important;} .outer{position:absolute;top:-80px; left:50%;transform: translateX(-50%);width: 1000px; } .marquee { height: var(--marquee-height);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mask: linear-gradient(90deg, transparent 0, #000 10%, #000 90%, transparent 100%); /* 可删 */ background:#ff000029; height: 30px; } .marquee__track { display: inline-flex; white-space: nowrap; gap: var(--marquee-gap); will-change: transform; animation: marquee var(--marquee-speed) linear infinite; } .marquee__content { display: inline-block; padding-inline: 0; font-size:14px; color:#c6302e; font-weight:bold; } .marquee:hover .marquee__track { animation-play-state: paused; } @media (prefers-reduced-motion: re...更多